那些孩子們教我的事

 



師大畢業那年,當時產學合作非常興盛。我因有一點點業界的經驗,有機會到技職學校分享自身的想法。有一段短暫的時間,我回到校園教書。也認識到一群18歲的孩子。他們的生活是和我完全不一樣的。





大部分人從很小就出社會打工貼補家用,之後忙於工作又想補足學歷的不足。科技大學推出的產學合作方式正好可以滿足上班、上學彈性的學分班,成為首要選擇。相形之下,當年18歲的我正在享受大學生活的美好、伸手向父母拿錢、打工只是為了學習社會經驗,實在十分幸運。


剛開始教他們,我始終抱著自己從小被教育的固有思想。如:學生就是要認真上課、念書、交作業...這是他們的本分。卻從來沒有想過:如果這些他們不需要呢?如果他們真的不喜歡念書呢?如果他們在工作上有傑出的表現,有必要強迫他們聽講嗎?他們真的需要的是什麼?


當時面試我的主任,曾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:「我想要找一個不是''教''他們的老師,而是''帶''他們的老師。」

當下無法參透「帶」他們的含意。我來面試當老師不就是要教書嗎?

我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備課,還找了許多自己從來不懂的領域資料想要豐富課程。只是這樣的我面對這些學生,上課又在意學生的反應,真的大失所望的!



畢竟這一切對他們而言太難了!


大部分人一整周都忙於勞力付出的工作,早上六七點起床、忙到晚上九十點是常有的事,住在六個人一間的宿舍無法好好休息、缺乏睡眠感不上早八的課。甚至有學生跟我抱怨:說好聽是「產學合作」,其實他們只是連勞基法都無法保障的廉價勞工罷了。

工作上各種扣錢扣假的方式,所有的精力在工作上已消磨殆盡,即使18歲年紀輕輕的花樣年華,也敵不過高度勞力的工作,讓他們不得不在課堂上尋找喘息的機會,上課打瞌睡是常有的事。

那時候早上的課程,絕對不會有人準時來教室,一班修課的學生,大概有50、60位,但常常上課的人數只有20位,到了學期中更慘。大概要20分鐘後,小貓幾隻才會拎著早餐姍姍來遲。


另外對我殘酷的現實是:「課堂上的知識可能不見得比他們在工作上學得多。」有幾次早八課堂鈴響,我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教室,看著準備許久的PPT、滿滿的講義。懷疑著自己在幹嗎?



古人云:「師者,傳道授業解惑。」

我想我是錯把重點放在傳授知識上了。

學期過去了,我發現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求傳授多少專業知識。如果他們重心不放在讀書上,我能給予他們一點點生活上不同的想法、領悟。

讓他們在忙碌工作之餘,一些迷惘的同學能有一點幫助,或是給予已立定志向的同學再多點鼓勵那也就夠了。因材施教才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,也不至於讓當初教書的自己感到挫敗。


我得收起原本的偏見與自大,重新定位講師的角色。

即使現在我已經離開那個學校環境,我仍然常常想起那群稱我一聲「老師」的孩子們。而事實上,身為師者,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,或許比我給予他們多更多!

 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親愛的日籍組員

巴黎跳蚤市場Clignancourt

距離不是問題